我国四大玻璃产区优、劣势比较分析

2018-11-29

一、西南地区:


  1.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。


  2.在西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,玻璃的需求近年得到飞快增脏,导致区域内产能扩张速度很快,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供过于求而导致价格的快速下跌。


  3.未来很有可能无法避免出现“自残”局面来收缩产能,无力向其他地区输出产能。


  劣势:生产成本高(和华中地区企业比)。


  当前价格可以阻止华中地区玻璃大规模进入(武汉——重庆运输成本150元)。


  二、华南地区:


  1.在中低端深加工业务持续流失的情况下,固守本地建筑玻璃市场和中高端深加工业务优势。


  2.比较完整的玻璃生产和深加工产业链。


  3.工艺流程稳定成熟,产品质量水平较高。


  劣势:生产成本较高、人工成本较高、税费等成本较高、财务成本高、向其他区域扩张的运输成本高。


  三、华北地区(沙河):


  1.得益于产业集中度高的优势,继续发展和推动深加工产业园,加大对自身原片的消耗比例。


  2.继续巩固和加强成本优势:供应链集成化、信息化。


  3.减少对价格战的依赖,以获取利润为导向。


  4.增强物流整合提升效率(计划2016年3月底前开通沙河至天津的定期班列):有益于出口业务。


  优势:直接生产成本低、人工成本低、财务成本低、产业集中度高。


  劣势:产品质量以中低端为主;环保压力大:重大活动停产或半停产影响大;外销以汽运为主,成本较高。


  四、华中地区:


  在华尔润破产前,华中地区的战略形势不佳,往西南的销售遇到较大的阻力,往北方向被沙河所阻,往东方向由华尔润等企业把持而没有找到突破口,在自身区域需求萎缩中陷入战略窘境,这很可能是导致15年华中地区销售价格大幅下跌并一度在7月底跌破成本位。


  优势:


  1.人工成本低、财务成本低、直接生产成本低。


  2.水路运输覆盖面广成本地(沿长江流域)。


  武汉——江苏地区,运输费50元,远低于沙河——江浙沪一带的汽运成本。


  劣势:产品质量以中低端为主、产业集中度低。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**篇